浙能锦江环境董事长韦东良:让智能化见到实效
INTERVIEW
与智者同行
作者:赵利伟
2021年12月,《新华社》的一篇报道“让负责任的数字技术,创造可持续的未来”让浙能锦江环境成为行业焦点,在报道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耿少平是云南省昆明市西山生活垃圾发电厂的一名老员工,他的主要工作是监控生活垃圾焚烧情况。过去,为了确保燃烧稳定,耿师傅必须时刻关注炉膛温度变化情况,不断做出调整操作,除此之外,每两小时还要进行巡检,精力耗费极大。
2018年,在阿里云的技术支持下,西山生活垃圾发电厂给生活垃圾焚烧系统装上了工业大脑。耿师傅的双手得到解放,工作量至少减少90%以上,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就会自动报警,再进行人为操作即可。
耿师傅的故事正是浙能锦江环境多年来在智能化方向不断探索的一个缩影。
截至2023年底,浙能锦江环境旗下运营中的25家垃圾发电厂有18家先后引入AI技术赋能生活垃圾发电。
智能涌现时代,整个垃圾焚烧领域,尤其是行业内的大型企业,都在积极地拥抱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等等,这些企业依托大的场景和企业总部雄厚的技术实力,通过精细化管控,提高设备可靠性,实现环保物料和人力投入的减少,降低消耗,使得环保指标更加稳定,单位垃圾的发电量不断提高。
浙能锦江环境便是这样一家以先行者和引领者姿态,以AI燃烧、自动驾驶为开端,坚定走上数智赋能垃圾焚烧之路的老牌固废龙头企业。
在E20举办的多场行业论坛中,浙能锦江环境董事长韦东良都曾重点谈及企业智能化探索的重要性,也曾公开介绍实施智能化革新后的实际效果。
近期,E20环境平台正式启动“拥抱智能进阶 共建智能生态—— 与‘智者’同行 系列采访行动”,作为在智能进阶探索中深耕多年并取得显著成果的领跑企业,浙能锦江环境成为首批重点邀约企业。2023年12月,浙能锦江环境董事长韦东良接受了中国固废网的采访,畅谈企业在智能化方向的深入布局和未来努力方向。
1月4日,韦东良在“2023(第十七届)固废战略论坛”作主题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采访内容整理而成。
01
始于流化床改造
更低的起点更大的进化空间
浙能锦江环境的智能化故事,要从企业早年的发展历史说起。
市政污水和垃圾焚烧是环保行业最早发育成熟并引领整个行业发展的两大领域,就垃圾焚烧发电而言,浙能锦江环境可以说是该领域的杰出代表,其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布局甚至早于老大哥光大环境,而且是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流化床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1998年,浙能锦江环境的前身锦江环境与浙江大学共同努力,成功实施了余杭锦江热电厂改造项目,成为国内第一家流化床垃圾焚烧发电厂,浙能锦江环境也成为国内首家开发异重循环流化床技术并使之工业化的垃圾焚烧发电运营企业。
20多年来,浙能锦江环境不断以创新驱动发展,进行了垃圾燃料化、均质化的技术研发和高温高压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的引进和研发。
从垃圾焚烧产业角度来看,浙能锦江环境无愧行业的弄潮儿,企业在2006年以后迎来了发展高峰。凭借着巨大的发展势能,2016年8月,彼时的“锦江环境”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在当年的年报显示,按垃圾处理能力,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垃圾焚烧发电运营商。
随着企业的迅猛扩张,垃圾发电行业进入了新的阶段。国资逐步加大了进军环保行业的步伐,2019年8月,浙江省规模最大国有企业之一的浙能集团入股锦江环境成为最大控股股东。同年,锦江环境更名为浙能锦江环境,成为浙能集团旗下固废平台,并进入到国资序列。
在垃圾处理工艺方面,浙能锦江环境的流化床焚烧工艺曾经代表着先进的技术,但随着行业内技术路线和标准的不断提高,炉排焚烧技术的大力推广与发展,流化床技术受到了一定的挤压。
与此同时,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发展碰到了瓶颈,产能不断增加,需求端增速逐渐减少,同时,排放标准趋严,对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欠费现象不断增多,企业面临回款难。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浙能锦江环境和整个垃圾焚烧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一样,来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紧要关头。
面对发展痛点,在“2022(第十六届)固废战略论坛”上,韦东良在发言中指出,供给侧改革倒逼环保行业提升,企业要从提升发电效率、拓宽供热市场、垃圾协同处置、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来破局,而通过智能赋能则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抓手。(相关阅读: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浙能锦江环境的破局之道)
事实上,流化床对垃圾的均质化要求比较高,过去几年,浙能锦江环境在研究如何处理垃圾问题上花费了较大精力。早在2017年,浙能锦江环境便开始与阿里云合作,探索锅炉智能焚烧技术。这之后浙能的入股,无异于为企业注入新鲜动力,也为企业发展积蓄能量。
作为并购后的新经营者,韦东良主导下的浙能锦江环境,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将AI技术进行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应用。针对存量流化床,浙能锦江环境面临两种选择:推倒重来和破局聚变。浙能锦江环境坚定的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借助AI技术,通过管理提升,改进现有流化床锅炉运营水平,整合提升流化床技术和炉排炉技术应用。
为解决流化床锅炉运行难点,浙能锦江环境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垃圾发电厂试点开发锅炉智能焚烧系统。开篇耿师傅的故事,便是该厂智能应用效果的一个体现。
该厂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AI智能化手段,打造了一个垃圾焚烧优化引擎,通过图像视频识别、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手段,实现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由于该系统通过对运行参数的海量提取、识别、经过云计算自主路径寻优,结合原DCS控制策略加入预测功能,具备了较传统DCS控制或ACC燃烧控制更为智能的控制系统,因此是在传统DCS或ACC基础上的质的进阶,是国内垃圾焚烧行业首个成功案例,焕发了流化床锅炉的新活力。
率先试点智能焚烧系统的昆明市西山垃圾焚烧发电厂
西山垃圾发电厂试点成功的智能化焚烧控制具有极大的推广与提升价值,AI技术赋能传统行业向智能化转型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浙能锦江环境抓住契机,专门成立数字化部门,运用AI技术逆推垃圾焚烧系统软、硬件设施的全面优化升级,推动企业加速迈进“工业4.0”时代。
通过管理提升和技术突破,浙能锦江环境在平稳过渡的同时,实现了全面提升流化床锅炉运营管理水平的破局聚变。
02
年增值收益超2000万
智能真的是个好东西
“见到实效”是采访中韦东良频频提及的字眼。
走在智能化前列,在智能化摸索中尝到“甜头儿”的浙能锦江环境不断把自己的智能化触角向前延伸。不仅在运营项目,浙能锦江环境的新建、改扩建项目在设计之初,就将智能化概念植入。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垃圾发电厂是正在推进的改扩建项目,该厂计划于2025年前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中心,打造一座可高效协同处置多种城市废弃物的循环产业园,建成后电厂的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5500吨/日。在设计初期,浙能锦江环境已考虑应用自动驾驶、数字孪生等AI智能化技术,并引入高参数设备,通过大幅提升运营效率,更好的实现电厂高质量发展。
提前布局智能化技术的武汉市武昌垃圾发电厂
以昆明五华垃圾发电厂为代表的异地迁建项目,于2017年启动异地重建工作,改建后的新厂于2020年建成投产,建设规模3炉2机,3×750t/d的机械炉排焚烧炉及余热锅炉,垃圾处理能力达2250吨/日。五华厂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智能化成果转换,大幅提升运营效益。
加速智能化成果转换的昆明五华垃圾发电厂
几年间,浙能锦江环境不断深入分析行业痛点,结合自身需求,着力推进企业的智能化革新。
近期,作为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服务质量分级及“领跑者”系列标准之一的智能运营服务主编单位,“双百跨越”垃圾焚烧标杆行动秘书处把第三期标杆比选暨“领跑者”智能化榜单首场现场评审安排在了浙能锦江环境昆明五华垃圾焚烧发电厂。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曹斌博士指出,智能赋能是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经开始张开怀抱拥抱智能,五华厂的实践探索为行业智能进阶树立了标杆,其不仅实现了以智慧焚烧为代表的生产级的自动驾驶,更通过设备级数字孪生实现故障诊断、设备预警等全寿命周期管理,以及以AI管控为代表的电厂级智慧管理和集团级经营大脑,通过智能赋能实现了由量到质、由点到面、AI算力转化为运营服务能力的全面升级,浙能锦江环境正在成为智能化的主人。
昆明五华垃圾发电厂入选“领跑者”垃圾焚烧发电厂智能化运营服务五星级榜单
图为五华电厂大型设备运维管理平台
韦东良曾公开总结浙能锦江环境的智能化效果。第一年做了试点,之后进行了完整的推广,推广的效果非常好。截至2022年底,集团已经有20台流化床和10台炉排炉锅炉进行了智能化改造,硬件投入约3300万,年增值收益超2000万。流化床通过智能化改造后,运营周期延长10天以上,环保排放稳定性提升35%,排放均值下降25%,自动投入率95%以上,员工操作强度降低80%,厂用电率下降1.5%。炉排炉通过智能化改造后吨垃圾蒸发量提升1.5%,厂用电率下降1%,自动投入率97%以上,员工操作强度降低80%。特别对于一线运行人员,智能化的投用最大程度的让他们从原来机械繁重的操作强度中释放出来,转而可以投入精力在设备巡检、设备维护的工作中。
韦东良表示:“公司发展主要落脚点为技术创新与管理提升,以数字化改革为代表的技术提升及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水平做强存量,同时依托存量拓展增量,实现产能稳中有进。公司在前期为提高电厂的运营管理效率所做的投资,已在2023年上半年初现成果。”
03
来路艰辛
与阿里相携的蜕变过程并不容易
对于相对传统的环保行业来讲,走出真正的智能进阶之路是非常不易的。E20研究院院长傅涛曾在采访中提到,智能化的痛点在于两张皮,真正懂得技术“know how”的控制核心逻辑的是环境人,但他们不懂算法,而懂算法的人又不在环保行业。
浙能锦江环境与阿里云等实力大厂的合作,同样也走过了很艰难的磨合期。
首先要解决的是大厂技术人员不懂垃圾焚烧的难题。阿里云的技术人员对自动燃烧系统并不熟悉,构架搭建的过程需要垃圾焚烧专业人员全程参与。虽然人工智能有强大的学习功能,机器不太需要精确地知道怎么操作,最后的指令是通过大数据实现的,但哪些关键数据跟生产息息相关,如何提取关键数据这是需要碰撞的。
另一方面是电厂智能运营平台,阿里云只是提供智能化平台,他们并不知道经营中看重哪些关键指标,哪些因素会对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浙能锦江环境通过自己的技术团队、经营团队与对方进行过多轮充分的沟通,这个过程也耗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
“比较曲折的是第一阶段,”韦东良指出,“开始选择的是萧山垃圾发电厂,这个尝试可以说当时是失败的。”该厂原来使用的DCS系统,所需数据并不多,可以依据实时数据来反馈,比如炉膛温度高了,操作人员就要降温,反馈控制是滞后的;而阿里云智能燃烧系统,需要成百上千的数据,控制模式也由反馈变为预测,这是需要算法支撑的,算法需要从中找出关键数据,垃圾焚烧系统变量很多,关键数据之间又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增加了控制难度。
在艰难的沟通和磨合之中,第一次尝试的效果难尽人意。
有了之前的尝试后,浙能锦江环境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垃圾焚烧数字化转型新途径,在之后的西山垃圾发电厂试点流化床锅炉智能化改造项目中,调动了阿里工业大脑团队大量的专家为期一两个月的进驻办公,双方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等AI技术,经过不懈的技术攻关与创新,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此后,浙能锦江环境与大厂的合作进入了蜜月期。
2020年,西山垃圾发电厂成功开发应用锅炉智能焚烧系统,实现了锅炉运行的高度智能化。
2022年,浙能锦江环境智能管控平台构建完成,实现了总部对下属电厂经营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浙能锦江环境AI智慧管控大屏以及电厂智慧运维大脑
事实上,浙能锦江环境在智能化探索初期所遇到的磨合难题,也正是行业的普遍性问题。E20研究院·环境战略蓝皮书——《共建、共创、共享 让环境人成为智能进阶的主人》中就指出,智能化人员进行智能系统开发需要从环境专业人员接收信息和知识,学习环境专业技术和经验,拉长了智能化建设的周期的同时,智能化效果却不尽人意,而环境专业人员本身针对智能化建设却无从下手,参与度低,导致智能化技术与实践场景的融合不够。
同时,《蓝皮书》指出,统一且适用的标准是环境产业能统一调控和协同工作的前提。智能标准规范不完善,数据质量或精度不够,是当前困扰环境企业的两大困难。这也逐步成为了行业的一个共识。
浙能锦江环境在经过了多年智能进阶探索后,对构建垃圾焚烧领域的智能化标准格外重视。在由E20环境平台主导发布的《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智能运维服务“排行榜”评价要求》标准体系的制定中,浙能锦江环境董事长韦东良亲自带头,作为标准主笔人之一,带领公司多个高管,深度参与垃圾焚烧行业智能化标准的编制。
浙能锦江环境的管理人员对于行业的智能化进阶也有着更为深刻的感知。浙能锦江环境总工程师戚亮曾在E20举办的论坛等活动中公开表示,垃圾发电“智能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且会给行业带来重大影响,随着固废行业数字化改革的深入,行业对高层次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也会加大,这势必也会对行业人才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而对于行业的智能化进阶,傅涛也曾在E20举办的论坛、沙龙等场合多次公开指出,突破智能化探索面临的“难、贵、慢、乱”诸多困境的根本在于让环境人主导环境企业的智能进阶,选好切入点,建立共建、共创、共享机制,搭建智能进阶的行业底座,构建行业智能生态体系。
据了解,作为环保行业纵深平台E20已经与BAT大厂形成了非常紧密的战略关系,百度云、腾讯云、阿里云等都在与行业平台直接形成生态伙伴,这让环保行业导入模型成为一种可能。行业与大厂合作模式的突破,必然也会帮助环保企业在智能探索中少走很多弯路。
04
擘画进阶路线
智能化值得再下一盘大旗
在对智能化的规划布局中,浙能锦江环境通过“生产级自动驾驶-设备级数字孪生-电厂级智慧管理-企业级经营大脑”四步走战略,从四方面同步开启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探索之路。
浙能锦江环境智能化四步走战略
生产级自动驾驶
通过图像视频识别、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手段,实现锅炉自动化燃烧控制,提升锅炉运营效率。
设备级数字孪生
基于3D仿真、视频图像处理、AI等技术,构建云设备,通过将孪生设备与生产、巡检、运维等的协同和优化,寻求设备全生命周期管控,最终实现优化一线工程师工作范围的目的。
电厂级智慧管理
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通过计划协同、生产管控、智能仓储、采购/供应商协同、智慧安全环保、智能巡检等智慧应用,打造安全、环保、低碳的无人化数字电厂。
企业级经营大脑
打造总部层面企业级经营大脑,下属各运营企业的运行状况实时上传至总部,总部远程对电厂运行状况进行智能评价、实时诊断,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整体运营管理水平。
尽管如此,韦东良依然认为,企业在智能化方面的探索还很浅,目前旗下已经有一些垃圾发电厂做到了“零”手动,人工干预很少,差不多能降低80%—90%的人工操作。锅炉智能燃烧系统,通过视觉识别,包括监测炉排火线、火焰、炉膛燃烧是否充分,给料端给料多少等,以及实时工况感知,可以将预测结果从之前的一个参数到现在的几十个参数。
未来有望通过AI自动控制系统替代运行人员,通过设备的数字孪生替代现场的技术专业工程师,通过AI智慧管控平台辅助管理层的经营决策,实现电厂高度智能化的管理。浙能锦江环境正深入谋划多层级场景,厘清堵点难点问题,推动接下来的智能进阶之路走深走实。
向数字要效益,以存量拓增量。“双碳”大背景下,智能赋能固废行业转型发展的巨大社会性、环保性、经济性价值已然显现,摸着石头过河的领头企业已经用先行探索为行业的智能化进阶投下一道光,也为行业提供了无比宝贵的经验。
追光而行,更需集合行业的力量。对此,傅涛指出,行业的智能化进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清晰的路径和方向。整个行业需要“搭建一个平台”“构建一种机制”“定义共同场景”“统一标准体系”“链接生态角色”。
浙能锦江环境作为固废领域的领跑企业,正在定义场景,并携手E20借用平台的力量,积极参与推动相关标准的形成。同时,他们已经开启了与阿里等大厂的紧密合作之路。
相信,在一大批如浙能锦江环境这样的环保企业的积极践行和推进下,行业智能进阶的路上,共建、共创、共享的美好前景,将最终反哺企业,实现行业智能化快速进阶。
本期编辑:刘彤
统筹:李晓佳
END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微信:Liu-T1997。